寻访泰和源发展之路:创始人李文斌敢想敢做才会有今天

  导读:“我是敢想敢做的人,在我手上做的事情能成功,是因为(我)看准哪一行用心去做。”泰和源创始人李文斌说道。从2004年公司开始筹建,到如今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局面,泰和源十余年的发展之路与创始人李文斌的性格密切相关。  

  “我是敢想敢做的人,在我手上做的事情能成功,是因为(我)看准哪一行用心去做。”泰和源创始人李文斌说道。从2004年公司开始筹建,到如今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局面,泰和源十余年的发展之路与创始人李文斌的性格密切相关。

  “没人敢到东北,只有我们去”

  “当时在北京做全国市场,完全是下面推着我们做。没人敢到东北去,只有我们去。”李文斌对记者说道,那时泰和源还没有属于自身的工厂。他当时去北京周边看了很多工厂,工厂里也没有多少活可以干,而且绝大部分还是手工。“到现在为止,北京河北一代还有很多没有改制的国营工厂。”李文斌说:“我们就和这样的厂子合作,他们没有多少活干,非常愿意和我们合作。”找到了工厂下一步就是解决产品问题,在李文斌看来,当时国营厂子生产加工最大问题没有重视质量,产品质量非常粗糙和一般。“我们就和他们提要求,一般不是很接受。后来逐渐接受要求。”

  在他的目标里,泰和源要成为百年老店,从公司筹建的第一天起,李文斌特别上心。从企业商标的注册到公司的每一笔开销。“都是我们自己的钱,一定要珍惜,要对产业负责。”在开店成立公司后,还专门找了专业的装修师傅,在各个城市形成商铺的时候,必须我们自己去看了以后,认可之后,才签订协议开店。还定了很多要求,店铺和店铺的距离,店面的大小,装修程度和配合程度,各种各样都是有详细的规定,事无巨细,对于没有开店经验的都手把手教。“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好,人家可以做好。北京有百年老店,我们一定要成为百年老店,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去做。”李文斌如是说。2006年,泰和源在北京建立起来后,就在央视上面投放广告。“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当时没有多少人敢在央视投广告,当时记得15秒一个月400万,一般品牌不敢这样。”出奇的营销方法让泰和源的业务量激增,2008年做到了3亿元。

  后期其把央视做的广告刻成光盘到各地店铺播放。近些年,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实体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。李文斌对记者说:“从2014年开始,实体店开始萎缩了,但是销量没有减,销量在10亿元左右。店面虽少了10%左右,但电商补充了销量,从2013年开始有了天猫。”

  “逐步用电商取代线下”

  据李文斌的儿子李庚介绍,泰和源在电商发展上也有一段曲折的历程,目前泰和源的电商版块主要由李庚进行负责。当电商作为新兴的行业,李庚也经过多次的试验,认为电商需要新的人才来做。但是从线下转线上,首先就是人才的问题,“线下人才储备是很丰厚的,线上是没有的。”据了解,泰和源最初的电商运营是进行外包,后来才慢慢感觉到要培养人才,要组建团队。2012年,泰和源准备做电商,但不知道怎么做,“我们在北京花了200-300万在六环做了仓库,然后在北京请了代运营公司,帮我们做。实际上我们就赔钱很多,代运营公司代理很多产品,不是很负责。

  每个月要给多少经费,但是没有销量很多,基本就是开了店铺没有做太多运营。”李庚对记者说道:“之前给了外面的运营团队,回国之后接触的运营团队都有3个。他们是以打工者的心态来做的时候,不会做到像自己的事情,只有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的时候,才能拼命做最好的东西,给别人打工的时候心态永远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。”虽然成立了线上销售渠道,但是销量确实一直上不去,无论是请人运营还是进行外包,产品销量都不见上升。股东们经过分析原因后,发现线上的都是中老年产品,和市场不融合。“其中一个做南方市场的股东提出,我们18个分公司,每家有20-30%产品是不同的,南北方款式要不同。”2014年,他们决定在湖南开始试一试,随后在下沙找了一家代运营,经过试验后发现新产品一定要是年轻款,而线下绝大部分是偏重于中老年。

  李文斌说道:“现在我们的思路,逐步要做到用电商来取代线下。线下销售10个亿,希望线上也能做到10个亿,通过线上来扩张,线下萎缩,线上上升,不让它们掉地。”据了解,李庚曾亲自开店,进行体验。当感觉知识不够,还出去报学习班,亲自去学习。“学习回来继续做这个,感觉电商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。”在问及父亲李文斌对他的影响时,李庚答道:“全年除了春节,爸爸都一直在工作,小时候不太理解,现在感受得到,这让我更加有坚定的意志、有冲劲、有事业心。”